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第一家电网 门户 家电股市 查看内容

下一个风口!科技改变的不止是大国命运

2021-3-29 10: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29| 评论: 0|来自: 第一家电网

摘要: 用波诡云谲、风起云涌来形容眼下的国际局势,再贴切不过。 大国崛起的路上,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大了。百尺竿头之际,接下来中国靠什么一路闯关?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难回答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 ...
    中国近年基建狂飙,带来的机遇之一是光纤及4G基站的铺开,进而引发了移动互联网革命。互联网如火如荼,创业公司纷纷茁壮成长为巨头。新四大发明涌现,中国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吹着浩渺无极的信风,人们开始对数字化寄予了更高的期待——想知道未来的模样。

    随着5G、AI等技术逐步成熟,未来各类智慧终端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万物互联的美丽新世界从按图索骥到蓝图在握。

    美丽新世界的起点,是人类存在于斯的空间。构建这个空间,让人类连接未来的,是智能家居。

    没人愿意错过这个风口。

    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接连推出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但从行业来看,虽然赛道上的品牌越来越多,人们所期盼的革命性体验却迟迟没有到来。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连接。但智能家居不仅要求互联,它更需要一个个载体去完成人机交互。

    手机厂商的优势是做入口,手机本身就是入口。但除了入口,更需要为整个空间全盘考量,让所有智能家居可以在一个体系轻松流转。

    万物互联的起点是万物,智能家居的落点是家居。看来这一历史使命终究要由实体行业来完成,为此很多品牌都进行了尝试,包括TCL。

    与其它品牌不同的是,TCL没有简单满足于碎片化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TCL想实现更极致的互联互通,打破产品的单一连接和控制方式,可这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与创新。

    怀着这样的愿景,TCL在全球范围内搭建鸿鹄实验室,希冀为智能家居提供源动力。

    鸿鹄,鸿鹄之志也。鸿鹄实验室定位于为TCL家电的智能化以及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务,为TCL生态赋能,致力于AI×IoT全场景智能的战略落地。这是一种超前的高维打法。

    感知、连接、交互、智能是鸿鹄实验室的4个关键词。

    “感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感知外界信息和环境,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准确交互。有点类似于人的皮肤能感知温度和触觉,还有视听等感官系统。

    “连接”主要是连接设备、连接用户、连接内容、连接服务。空间中会有不同设备,每个设备的计算力、感知力、交互力不同。鸿鹄实验室试图把这些能力开放出来,让同一空间中的其它设备共享。这就打破了常规意义上人与设备交互,变成了人与环境交互。

    “交互”聚焦在语言交互、手势交互,同时也融合像情绪识别的一些交互、眼神交互,把这些多模态的交互信息融合,最终为人提供一个更智能的交互体验。

    “智能”偏重聚焦在端侧以及边缘侧的智能。To C设备需要考虑用户数据隐私,同时还要让多个产品需要实时响应。所以把AI算法能力部署到端侧,同时把AI能力运用在产品上。

    为串起这4个关键,鸿鹄实验室的逻辑是:

    通过全球化的鸿鹄云平台、自研Wi-Fi/BLE或者其他连接模组与SDK,首先解决了IoT物联网的连接问题。

    联网问题解决后,设备数据就能上云,相当于设备在云端有了一个数字化的映射。在此基础上,TCL提供丰富的云服务。

    随着数据沉淀越来越多,又会催生AI生态繁荣。AI的强大无疑又会提升感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进而形成良性闭环。

    入口、生态、兼容此前困扰智能家居的瓶颈。但随着生态的繁荣、闭环的转动,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鸿鹄实验室以手机APP与电视两大控制中枢切入,发挥电视的大屏优势。此外,还努力拓展冰箱、集成灶等多个大屏入口,彻底将空间激活。

    以芯片接入AI×IoT生态,兼容不同协议,覆盖更多智能生活品类设备。还以开放的心态,与小米、阿里、华为、美的等多家巨头,共建互联生态。

    于是,大家身边所有的已经习以为常的家居产品,都将被重新定义。

    未来,人类栖居的空间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

    想象一下,你还没到家时,就能通过远程控制,开启厨房集成灶提前把饭做好。集成灶还能有自己的智能中控大屏,可以语音交互。不可思议。

    当你站在家门口,AI摄像头智能锁识别出你是“主人”。从那一瞬间开始,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就会立刻全部准备就绪。

    人就像一位王,巡城着属于自己的智能王国,一切操控都可以在掌中弹指一挥来完成。

    人最依赖的“器官”是手机。当你正在卧室躺着与亲人视频,想起身到客厅,那么手机上的视频电话就无缝流转到客厅的电视大屏上。然后你想DIY早餐,同时不想挂电话,视频电话将在此流转到厨房的冰箱大屏上。

    不同场景、不同终端,视频体验却是一致惊艳。

    氛围也得恰到好处,决定氛围的重要因素是温度。人们总说需要空调,本质上是需要适宜的温度。

    家中空间内会装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微处理器,以随时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不断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学习,最终从体验出发,把环境实时调整到最舒适的温度。

    此外,毫米波雷达通过先进的算法,能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探测到空间里的人数、距离,然后提供更人性化的温度。

    除了温度,空气质量也有更高标准。

    智慧空调搭载了新风系统,随着动态萌芽新风口的升起,外面的新风就慢慢引入室内,替换掉污浊的空气,让卧室秒变天然氧吧,人在家就能享受元气满满的森林浴。

    甚至连洗衣机都能复式分类,神马热力除菌、分类同步都太easy了。新的智能投放功能,可以带来智慧分类、净享健康的神奇效果。

    最最重要的是,这些情节并不是科幻电影。TCL灵悉C12全套系AI家电,已经让梦想照进现实。

    3月23日,与德国IFA、美国CES齐名的全球三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1)在上海开幕。

    这是一场被视为行业风向标的终极盛会,各大品牌都拿出了看家本领。TCL智能家居的王炸——灵悉C12全套系AI家电也全数亮相。

    王炸的背后是AI×IoT战略,彻底实现了让所有智能家居在一个体系轻松流转。

    相较AI+IoT,TCL的AI×IoT更多体现为AI与IoT、设备用户需求、用户的潜在需求IoT设备功能以及不断增长的AI能力,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组合,将创造指数级丰富增长的场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智能化场景需求。

    之前也有一些老牌家电厂提过“全屋智能方案”,并发布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终端产品。但从具体的使用来看,所谓的智能仅仅解决了A-B之间的信息双向传递,并没有形成全屋任意家电间的“广播”级流转。

    简单来说,以前万物互联是将人的需求与设备进行绑定,让其只是在单一维度上实现互联互通。

    TCL灵悉则是以人的需求为原点,让信息和终端随之自由流转,不再局限于设备和场景,客观上打破了现今“假互联真封闭,伪开放实垄断”的IoT困局。

    也就是说,尽管从表面看来,两者都是以套系面目来出现。但在内在的系统连接层面上,相比较原地踏步的行业现状,TCL灵悉C12全套系AI家电已经以AI×IoT之力率先实现了连接-数据-智能的业务闭环,以前瞻之姿满足了用户全场景需求。

    从行业内脱颖而出,从传统中华丽升级已然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智能家居的赛道上,战胜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厂商,更艰难。

    想当初互联网来势汹汹,完全打乱了传统实体产业的格局,直接分走了实体企业的“市场蛋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滥觞,TCL作为实体企业,却与互联网企业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种意义更具启发性——因为它意味着逆袭的机会,或为实体企业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毫无疑问,TCL这种超前的高维打法,以“数据链”为精准操控准则的集成化作战,将为智能家居行业开辟诗和远方。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接下来企业和行业要面对的更像是一片充满未知性的无人区,没有唯一路线,也没有标准答案。

    TCL期待继续成为无人区的领跑者。挑战虽然艰巨,心传法门却不玄妙。

    TCL的这项探索,也将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崛起的一部分——这关系到核心竞争力和国家话语权的构建,有些事情绝不只是简单抵制就可以解决的。

    对于实体企业而言,不能守住本业,只是盲目创新也无法成功,就像在无人区中,盲目创新也可能迷失方向。锚定了航向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沉心打磨产品,不然同样会被分分钟取代。

    这也是鸿鹄实验室肩负的任务,看上去虽然是劳神费力的死功夫,却是决胜未来的黑科技与硬通货。

    智慧是相通的,就像智能家居的探索,最后与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艺术理论专著《敞开的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绝不能墨守成规。通过惊讶、意外、创造把我们导向真理。重要的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形式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时刻。这时候,门敞开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

    TCL正在推开那扇通往未来的厚重之门。

    于是,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从现在,就能握住未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新闻中心| 版权声明| 合作咨询|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总机:010-63510912; 咨询热线:13401051135; 客服QQ:1900713212
版权所有 第一家电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2019733号-1

Archiver| Comsenz Inc.   

GMT+8, 2025-9-7 09:03 , Processed in 0.026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