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和兴趣从未递减,随着神州十三号进入返航倒计时阶段,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太空限定餐”成功占据C位。 跨越时空的“中国式浪漫”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好好吃饭一直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中国空间站作为拥有三室两厅的“豪宅”,厨房也是太空之家的标配。在离地400千米的近地轨道,能吃上热气腾腾的中式硬菜,这是属于国人的“中国式浪漫”,更是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毕竟,在太空上做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相关资料表明,载人航天初期能被带上太空的食品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浆糊类食品、小型块状压缩食品和融水食品。进入到80年代后,航天食品品类更加丰富,进入到“太空厨房”的时代,可以对食品进行冷冻、加热,更加丰富了食品的口感。2008年,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记录,以当时的技术煮熟洋葱需要长达4个小时的时间。 到神舟七号时,相关资料显示,加热1个人的一餐饭大约需要半小时。尽管技术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但要在太空做饭依旧是一件“令人头秃”的事情。 直到2021年,格兰仕所研制的世界首台航天微波炉入驻中国空间站,为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航天员提供烹饪服务。达到了超一级能效的格兰仕航天微波炉7分钟内便可完成三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航天员们在空间站上轻松烹饪天南海北、不同节令家常美食,吃得更加健康、更加省心。 |
GMT+8, 2025-5-2 04:28 , Processed in 0.0252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