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第三季度消费投诉和舆情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投诉55545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9.75万人次,投诉数据同比下降13.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783万余元。 投诉数据方面,商品类投诉达27420件,占受理总量的49.37%;服务类投诉达27558件,占比49.61%;其他商品和服务投诉达567件,占比1.02%。从商品种类分析,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居首位,投诉量达8827件;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分别位居第二、三位。从服务种类分析,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仍居首位,投诉量达9483件;销售服务类及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在互联网舆情监测方面,第三季度监测到江苏消费维权相关舆情信息共计645287条,汽车、医疗、房产、教育、旅游等行业位居前列。从舆情内容来看,家电安装维修、研学旅行、房屋装修顽疾、共享经济、早教托育服务等成热点话题。 家电维修成投诉重灾区 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收到家电维修投诉959件、舆情信息54271条,问题主要有:维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维修质量难保证;维修收费规则不透明,乱收费多收费现象较普遍;售后服务保障不到位;家电维修涉及“知识盲区”多,维权举证难。 今年3月7日,消费者孙女士使用洗衣机时出现停机现象,向家电品牌售后部门累计申请报修11次,而维修师傅多次上门均未能找出问题。最终,厂家以电磁波干扰为由表示无法修理。孙女士对此怀疑并委派品牌售后部门使用仪器上门检测。经检测,发现洗衣机存在压力传感器、操作和烘干模块等问题。孙女士认为,3月至8月,厂家没有认真排查问题,并以电磁波干扰为由忽悠消费者,遂要求商家赔付同型号同规格的洗衣机。经调解,商家提出放宽折旧换机期限的方案,孙女士对此表示接受。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在家电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品牌方要重视品牌形象,建立健全售后服务机制和服务渠道,加大对维修人员资质、技术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服务前,家电维修人员应提前告知工作流程和收费价格,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要货比三家,优先选择有线下实体店、口碑好、监管措施较严的家电维修平台。
|
GMT+8, 2025-3-18 01:46 , Processed in 0.0262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