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销16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20多亿个家庭,家用电子电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在海外的一块金字招牌。不过,在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家用电子电器出海将受到国际碳排放管理收紧的潜在影响。 家用电器成碳标识应用排头兵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针对最后一项重点任务,《意见》特别提出,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大型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 据了解,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家用电器缘何成为产品碳足迹管理的重点? 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副会长、“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鹏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家用电器产业体量大,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国家用电器社会保有量大,未来更新升级的发展空间巨大;三是家用电器行业更能适应新技术升级,有望快速消化“双碳”相关技术;四是家用电器产品的低碳化对上游的原材料产业,以及对下游楼宇、家居等场景的低碳转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家用电子电器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家电产业实现盈利1418亿元,同比增长19.9%。同时,我国家用电器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均位于全球首位,中国家电贸易份额占到了全球38%。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的家电产品畅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有20多亿家庭在使用中国制造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我国生产制造的冰箱、洗衣机、电视、小家电在全世界的产品产量占有率都在50%以上,空调在全球产量的比重甚至在80%以上。 此外,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对我国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带来诸多挑战。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进口至欧盟或从欧盟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相应额度的税费或退还相应的碳排放配额。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认证中心副总经理赵立华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用电子电器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还是受到CBAM等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的产品品类,因此需要尽快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 碳足迹证书成为“绿色通行证” “产品碳足迹证书将极有可能成为市场的下一个‘绿色通行证’。持有碳足迹证书,有利于其产品出口海外。”海信集团高级绿色低碳工程师于尚振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今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专家称,CBAM对行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最高可达40%。对于向欧盟出口商品的外部企业而言,碳关税将直接影响竞争格局,甚至可以改变贸易格局。 实际上,家用电子电器龙头企业较早意识到ESG的理念和产品碳足迹对未来市场的重要性。海信、海尔、美的等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产品碳足迹管理方面进行探索,一张张“碳足迹证书”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方面的主动权。 “作为行业最早出海创牌的企业,海尔智家在海外市场早早接触到了ESG理念,并将其贯穿到企业运营中。”海尔智家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如果想在全球市场获得发展机会,就要接受全球技术产品要求带来的挑战,就必须要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据介绍,海尔智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减碳,其冰箱、洗衣机、空调、中央空调、热水器等产品已经获得不同机构认证的碳足迹证书,很多品类都是全球首张/批碳足迹证书。 |
GMT+8, 2025-7-7 01:00 , Processed in 0.0363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