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的英文水平不够,光看这些熟悉的Logo,你也能在这间卖场里准确找到想购买的产品。从手机、充电宝、耳机等数码产品到空气炸锅、冰箱、电视等家电,中国品牌无处不在,到处都是熟悉的Logo,并且其中很多还是畅销品。”上个月IFA 2024展会前夕,钛媒体APP在逛了几家位于德国柏林的消费电子产品零售门店后,同行人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类似的案例,正在全球多个地区上演,随着中国品牌按下“出海”加速键,其产品也快速渗透至海外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中,家电产业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国出口家用电器41882万台,同比增长18.4%,今年1~8月累计出口量达到295294万台,同比增长23.6%,这也是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大家电率先突围 在钛媒体APP看来,家电品牌能够成功出海并非偶然,先说以冰箱、电视、洗衣机为代表的“大家电”,它们几乎都经历了从技术引进、组装生产到实现品牌化、技术自研能力,最终实现“研产销”全产业链布局再到打响品牌国际知名度的完整过程。 以电视为例,作为大家电中起步较早的品类,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的试制工作。同一时期,日本的松下电器和索尼已经开始在电视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而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制造与销售厂商则依然是美国的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到了60年代初期,RCA每年的电视机销量已经达到500万台以上。 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电视领域的第一次洗牌,契机来源于“彩色电视的兴起”,随着彩色电视的迅速普及,让起步过程中落后美国一步的日本厂商看到了机会,同时也让中国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1970年,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我国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接着我国彩电工业摆脱了自行摸索的阶段,缩短了与国外彩电技术的差距。 短短15年时间,凭借在彩色电视机技术和制造能力上的不断积累,中国电视机产量在1985年便已达到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国。两年后的1987年,电视机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934万台,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只不过,彼时的电视机生产还是以满足内销需求为主,同时也兼有一些出口的能力。真正让中国家电产品开始被国外逐渐熟知,还要等到诸多本土电视品牌问世以后。像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电视品牌海信、康佳,都是在1984年开始下场造彩电,长虹更早一些,1972年便完成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试制,其他品牌如TCL、创维则是在90年代加入“彩电战局”。 引进国外彩电生产技术 早期,中国电视出口主要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为主,为国际品牌代工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电视企业开始以自主品牌的形式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2007年至2013年期间,全球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国电视企业通过扩大内需和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逐步抢占了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电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更加活跃。2023年,中国电视出口量占到全球电视出货量的份额提升至50.6%。 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 而其他品类如冰箱、洗衣机,也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例如冰箱,1985年,中国的冰箱年产量仅为40万台,而这一数字到了2000年已提升至1200万台。 德国首家海尔智慧家庭体验店 包括海尔、美的、容声等冰箱品牌,都是进入21世纪后,才逐步打开国际市场,除了将“中国制造”销往更多国家,中国家电品牌的海外布局也同步加速。其中,海尔率先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2000年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在海外建厂的早期案例。 同一时期,海信也成功收购韩国大宇集团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高科技工业园的工厂,在南非建立了一条大规模的现代化电视生产线,其后的2015年,海信又以1.6亿美元收购了夏普在北美的电视业务和墨西哥的工厂。 同样,TCL在越南、波兰等地也都已经建立了生产基地,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压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在海外不断建立生产基地是全球企业的常见做法,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产品供应链效率,同时,基于本地化的产业链体系,也能够帮助家电品牌更迅速地响应海外市场的需求,并且更好地与当地消费者建立联系。” 除了建厂以外,中国家电品牌在出海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融入当地市场、提升品牌认可度、整合资源、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收购当地品牌。 自2012年以来,海尔已经收购了三洋电机白电业务、GE家电业务、新西兰电器品牌斐雪派克、意大利品牌Candy等,类似的案例还有TCL于2015年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电视业务,扩展了其在欧洲的业务版图,并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迅速提升其在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的占有率。 海信亮相欧洲杯 钛媒体APP注意到,近几年,“主品牌出海”开始成为企业的主攻方向,在发展已收购的海外品牌不断增强全球影响力的同时,各个家电厂商也在加速对自身主品牌的输出力度,包括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国际赛事,都会看到家电品牌赞助的身影,而且不同于之前会围绕不同地区宣发当地品牌的策略,主品牌的出镜率直线上升。 正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所说,“格力的出口过去依靠‘贴牌’,但近几年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格力出口的基本都是自己的产品,同时,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在国际市场上,格力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 |
GMT+8, 2025-7-6 07:01 , Processed in 0.0494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