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第一家电网 门户 要闻 查看内容

面板企业一季度营收增加,OLED向高端要增长

2025-5-9 09: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837| 评论: 0|原作者: 卢梦琪|来自: 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摘要: 4月底,显示企业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相继出炉,勾勒出显示产业进一步回暖的趋势图。2024年,京东方、TCL华星、天马等主要面板厂盈利能力稳步修复,彩虹、凯盛、深纺织、杉金光电等上游材料企业扎实成长。20 ...
  4月底,显示企业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相继出炉,勾勒出显示产业进一步回暖的趋势图。2024年,京东方、TCL华星、天马等主要面板厂盈利能力稳步修复,彩虹、凯盛、深纺织、杉金光电等上游材料企业扎实成长。2025年一季度,部分显示厂商营收创历史新高,实现“开门红”。

  2024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年产值规模超过7400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6%。在从规模竞争走向价值竞争的关键时期,我国显示产业正加速向高端要增长,向潜力应用场景要盈利,以完整且富有韧性的生态体系应对新竞争周期。

  LCD TV面板表现优于以往

  2024年以来,大型体育赛事召开、大尺寸化趋势、“以旧换新”政策刺激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升级,进而带动面板大尺寸化和产品附加值提升,面板厂显示业务也因此充分受益。以LCD TV面板生产为基本盘的京东方、TCL华星、彩虹均表示,2024年以来LCD TV业务表现优于以往。

  京东方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的合肥、武汉两条10.5代线保持良好盈利水平,2025年一季度LCD业务同比显著增长。TCL华星通过产线改造持续扩大85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产能占比,65英寸及以上产品出货面积占比达58%,其收购LGD广州LCD面板及模组工厂,进一步加强在液晶产业的竞争力。彩虹股份2024年液晶面板业务收入102.91亿元,同比增长0.33%,全年产线保持稳健运行,大尺寸、高刷新率、高穿透率、低功耗液晶面板规模增长明显。

  TCL华星HVA Ultra星曜臻界屏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2024年,全球TV面板实现出货量、出货面积双增长。进入2025年,随着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及海外市场需求逐渐恢复,一季度LCD TV面板需求“淡季不淡”,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行业平均稼动率保持在80%以上,好于去年同期。

  进入二季度,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美国关税政策还存在不确定性,“以旧换新”等政策边际效益递减,LCD TV面板采购需求预计逐步降温,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群智咨询TV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李晓燕向记者表示,除墨西哥外,电视制造成本恐大幅上涨,品牌及代工厂商降本诉求强烈,采购需求调整蓄势待发。以旧换新和抄底备货,对于面板需求的加成效应亦逐步转弱。预计二季度电视面板采购需求将开始逐步降温,供应端二季度稼动率预计有所下降。

  过去的一年里,显示行业有数条LCD产线关停或售出。有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8代线及以上LCD产能中,中国大陆占比将达到88%,行业集中度在较高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主要面板厂理性排产,预计2025年行业供给端更加平稳有序。

  OLED向高端要增长

  目前,AMOLED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小尺寸领域渗透率持续高位攀升,中大尺寸应用迎来高速增长拐点,高端技术应用逐渐起量。2024年,各家面板厂的柔性AMOLED业务取得了不错的营收成绩。

  维信诺OLED屏幕

  财报显示,2024年京东方完成了近1.4亿片柔性OLED产品出货量,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多款高端折叠产品实现客户独供,并开发出全球首款三折叠产品。TCL华星2024年柔性OLED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同时完成t4产线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和Tandem(串联式)产能改造升级,推进更低功耗产品的技术迭代,提升高阶产品占比。维信诺OLED产品营收74.94亿元,同比增长46.01%。天马微电子公司的柔性AMOLED在手机显示收入中的占比超六成。

  主要从事中尺寸AMOLED业务的和辉光电2024年AMOLED显示业务实现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3%,远大于出货量增长幅度,平板、笔记本电脑AMOLED显示屏全年出货量突破300万片,创历史新高。

  不过,多家面板厂财报显示,虽然2024年AMOLED业务营收取得不错的增长,但盈利能力欠佳成为发展“桎梏”。

  京东方相关负责人在4月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坦言,受市场环境竞争及短期折旧压力影响,公司柔性AMOLED盈利能力有待持续提升,2025年将提升内功,并将OLED出货目标定为1.7亿片。天马微电子将推进AMOLED业务全面降本,争取改善利润。维信诺2024年的OLED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约35个百分点,未来将在关键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保障、产业链协同创新降本、提升交付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车载显示市场强劲增长

  汽车智能化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车载显示面板市场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有力拉动了车载显示面板的需求。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前装市场出货量达到 2.0亿片,同比增长7.3%。

  近年来,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等面板厂纷纷增强车载业务盈利和抗风险能力。2024年,天马微电子的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其中仪表、中控等显示产品占比较高,抬头显示产品增速较快,车载Mini-LED、HUD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等产品均已交付上市。

  京东方车载显示屏

  2024年,京东方旗下全球车载业务平台京东方精电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京东方一方面加强Mini LED、OLED等技术在车载显示应用领域的开发,另一方面利用G8.x高世代线的产能优势持续降本增效。

  作为车载显示行业的新晋势力,TCL华星产能增长十分迅速,凭借LTPS LCD技术,其2024年车载前装市场出货约800万片,同比增长61%。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较快速度增长、LTPS技术渗透持续提升、车载显示屏中大尺寸化趋势带动下,车载显示产品需求预计将继续呈现“屏幕数量增长、规格升级”的趋势。

  群智咨询移动事业部资深分析师陈自伟向记者表示,车载显示面板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朝着降本增效、技术创新、业务拓展、生态融合的方向持续演进,未来各企业将在这一充满活力与变数的市场中展开激烈角逐,增强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并拓展垂直业务领域更为关键。

  上游材料企业扎实成长

  当下,新型显示产业正处于从规模竞争走向价值竞争的关键时期。“新型显示产业的创新要改变以往依赖某一家企业集中精力突破技术、扩大规模的模式,要在创新中加强产业上下游协同,也就是要带着整个产业链一起攻克新技术,把需要的新材料、新装备同步发展起来,协同创新发展。”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表示。

  得益于头部面板厂强化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技术和材料的本土化发展进程,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我国相关玻璃、偏光片、掩膜版等显示上游企业在2024年取得扎实成长。

  随着日韩厂商逐步缩减产能或退出市场,偏光片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偏光片厂商通过并购整合、产能扩建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

  杉金光电2024年大尺寸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约33%,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顺利完成 SP 业务收购交割,朝着高端产品布局。深纺织旗下盛波光电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0%,净利润同比增长12.75%,其固定曲率AMOLED 偏光片项目已完成产品开发进入量产阶段。

  玻璃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彩虹股份2024年基板玻璃业务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21.87%,其中其G8.5+基板玻璃生产和销售同比增长92.6%和93.2%,基板玻璃产品结构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高世代产品优化集中。凯盛科技的超薄柔性玻璃(UTG)成为头部终端客户折叠手机柔性盖板核心供应商,公司已覆盖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2024年显示材料营收同比增长7.65%。

  清溢光电2024年平板显示掩膜版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7.59%,公司已实现8.6代高精度TFT用掩膜版、6代中高精度AMOLED/LTPS等掩膜版以及中高端半透膜掩膜版(HTM)产品的研发与量产。背光显示模组厂商隆利科技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和车载显示领域,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4%。激智科技2024年量子点膜、复合膜及COP等高端显示用光学膜产品销售额达8.7亿元,同比增长42.78%。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通过显示企业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财报可以发现,在并购重组和扩产的多重力量作用下,我国显示上游产业链的配套水平快速提升,本土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如何打造上下游产业链的共赢关系,共同增强新型显示产业链的技术生命力将成为新的产业课题。

  责任编辑:卢梦琪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新闻中心| 版权声明| 合作咨询|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总机:010-63510912; 咨询热线:13401051135; 客服QQ:1900713212
版权所有 第一家电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2019733号-1

Archiver| Comsenz Inc.   

GMT+8, 2025-5-9 19:29 , Processed in 0.0242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