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厨电第一股”的华帝股份,在经历了长达11年的“内斗”后,终于成为了一家家族企业。前不久召开的一次临时股东会上,补选孙冬柏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后,华帝股份新董事会成员中,潘姓成员已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公司章程删去了“创始人亲属不得担任高管”的条款,彻底改写了由“华帝七君子”定下的“不许亲戚进厂”的老规矩。 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斗,让华帝股份大伤元气,使其在高速发展的厨电市场中逐渐掉队。曾与方太、老板电器并称“方老华”三剑客的华帝股份,已被远甩在身后。当老板电器在2024年营收迈过112亿元大关时,华帝股份营收仅为63.72亿元,不及对手一半。曾经的“双百亿”目标,如今已鲜有人提及。 内斗的阴影不仅笼罩在企业治理层面,更深刻影响了华帝股份的战略实施、市场拓展以及品牌形象,使得这家老牌劲旅在面对行业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显得步履蹒跚。那么,这场漫长的权力博弈究竟如何改写了华帝股份的命运?未来,彻底姓“潘”的华帝股份又将何去何从? “七君子”协定瓦解,潘家十年上位史 华帝股份的前身,是1992年4月成立的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由黄文枝、邓新华、黄启均、李家康、关锡源、杨建辉、潘权枝(潘叶江之父)七位创始人联合发起创立,外界尊称“华帝七君子”。公司成立初,这七位便立下“君子协定”:股权均分、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以及最重要的“不许亲戚进厂”。这份协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华帝股份内部权力平衡,使得公司即便在1999年曾短暂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依然保持着七人共治。 然而,这种平衡在2012年出现裂痕。创始人之一的黄文枝成为公司唯一实控人,打破了七人平分天下的局面。同年,华帝股份为提高市场地位,宣布收购百得厨卫100%股权。百得厨卫,这家由潘权枝所在的潘氏家族控制的企业,其母公司奋进投资由潘叶江、潘垣枝、潘锦枝持有77.5%的股权。华帝股份以7.89元/股的价格向奋进投资发行4200万股,并支付4862万元现金,共计3.8亿元。交易完成后,奋进投资持有华帝14.6%的股份,加上潘权枝原有的股份,潘家在华帝股份的话语权陡然上升。 2013年,随着管理层换届选举,潘氏家族成员陆续进入华帝股份管理层。潘权枝之子潘叶江出任华帝股份副董事长,其叔叔潘垣枝和潘浩标也同时进入董事会。权力交接的序幕正式拉开。 这场权力交接的高潮发生在2014年至2015年。2014年6月,黄文枝、邓新华、何伯荣三人将其所持部分股权转让给潘叶江,使得潘叶江取代黄文枝,成为华帝股份新实际控制人。此后,作为创始人的关锡源和黄启均也相继从公司辞职。根据创始人之一李家康回忆,华帝股份收购百得厨卫时,潘叶江原本并没有机会控股,是黄文枝为了培养二代接班人,力排众议,说服黄启均和关锡源退出公司并全力支持潘叶江上位。黄文枝的苦心,却最终换来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2015年,潘叶江在老董事长大力支持下正式接管华帝股份。黄文枝曾特别嘱咐他,由七位创始人共同持股的九洲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千万不能变。然而,潘叶江口头答应得很爽快,转头就准备施行“推恩令”。同年5月,他提出“创始人年龄大了,将股份过户给子女”的建议,意图解散九洲公司,从而解除对自身的制约。然而,这一“削藩”意图被时任董事长黄文枝坚决否定。 潘叶江并未就此罢休。2015年9月30日,在黄文枝退休前夕,潘叶江利用华帝股份当年经营下滑的困境,突然召开董事会。他以“董事长要对公司业绩下降负责”为由,提出罢免黄文枝董事长一职的提案。最终,董事会以“6票同意、2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这一提案,并重新选举潘叶江为华帝股份新任董事长。黄文枝的离去,标志着潘叶江彻底掌握了最高话语权,九洲公司随后也被肢解,潘叶江再无经营管理上的束缚。黄文枝曾约黄启均和关锡源到家,现场向他们致歉:“实在对不起,我看错了人”,并希望联合华帝七君子中的五位,合力重新掌控华帝股份。2016年,以黄文枝为首的部分“七君子”成员起诉华帝股份,但最终以败诉告终。 |
GMT+8, 2025-8-7 22:23 , Processed in 0.026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