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通表示,Z世代作为数字原住民,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极高。Z世代的消费观念正在从“功能性满足”转向“情感性、体验性满足”。这届年轻消费者是智能家居真正的“催化剂”。 事实上,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智能家居产品凭借其便捷性、舒适性、节能性等特点,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北京商报记者在小红书平台注意到,关于智能家居的话题浏览量持续增长。“#全屋智能家居”的浏览量达4.0亿次,讨论量达202.3万次;“#智能生活”的浏览量达4.7亿次,讨论量达167.0万次。 消费者成女士表示,自己家安装了全屋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改变了生活方式,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加智能、便捷。以前操作的很多事情,现在只需要按照自己的习惯在手机上定时就行,包括家里的猫粮也可以定时投放。 从“没感觉”到“试一试”,消费者的消费心里发生了巨大转变。唐兴通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家”从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变成了办公、娱乐、社交的中心。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环境,对家的舒适度、便捷性、安全性的要求空前提高。这种“宅经济”意外地完成了对智能家居市场的用户教育,让很多消费者从“没感觉”变成了“想试试”。 “伪智能”待破 市场规模虽然不断扩容,但智能家居市场仍存在“伪智能”的情况。智能化家居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但从市场上来看,诸多所谓的智能化存在操作复杂、智能化不理想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在小红书平台注意到,“#装修踩坑”话题浏览量达12.3亿次,讨论量达340.0万次。话题内除了常规的装修避坑之外,“全屋智能踩坑”“全屋智能避坑指南”等内容相对较多,诸多消费者在小红书平台分享自己的全屋智能避坑。 王建国表示,部分企业在布局智能化市场时,主打的是“智能概念”,没有真正能够落地的智能产品,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资本炒作。智能家居讲究的是产品场景化、行业生态化。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目前,智能家居市场存在不少“伪智能”产品,这些产品虽然打着智能的旗号,但实际上只是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如简单加装一个平板电脑,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便利。这种“伪智能”产品不仅影响了消费者体验,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事实上,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还面临标准和生态隔阂。不同品牌的智能生态之间无法互通,标准不统一、协议不互通,这堵墙严重阻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市场发展。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时,会优先考虑与其惯用智能生态系统相兼容的设备。 唐兴通表示,对于巨头来说,要有“开放”的胸怀。生态越开放,吸引的合作伙伴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就越多。想要解决“伪智能”问题,首先要从“控制”思维转向“无感”思维。真正的智能不是让消费者掏出手机打开App,而是要“润物细无声”。企业必须把研发的重心从“连接”转向“感知”和“预判”。其次要放弃“单品为王”,拥抱“场景联动”。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一个智能音箱、一个智能灯泡,而是一个“舒适的观影场景”、一个“安心的睡眠场景”。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生态的竞争。谁能让用户在一个系统里解决所有问题,谁才能笑到最后。 北京商报记者 翟枫瑞
|
GMT+8, 2025-9-3 11:02 , Processed in 0.0295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