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奥克斯电气(02580,以下简称“奥克斯”)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然而,筹备7年,奥克斯的资本之旅却开局不利。 当日,奥克斯以16.10港元开盘,上行后一度创下16.79港元高位,嗣后便震荡下行,午间收盘跌幅已达7%,跌破17.42 港元/股的发行价,市值缩水至252.26亿港元。9月2日收盘,奥克斯收于16.48港元/股,股价下跌5.4%,总市值约262亿港元。 9月3日,奥克斯股价再跌4.73%,收于15.70港元/股。 与上市后股价遇冷形成鲜明反差,奥克斯招股阶段曾获追捧。但在格力电器(000651)、美的集团(000333/00300)“巨头”当道及小米集团(01810)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奥克斯作为创始人郑坚江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分红套现再融资的“套路”争议下,前路若何引人关注。 分红套现再融资 奥克斯的上市进程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18年,奥克斯便启动A股上市筹备工作,后因种种原因转投港股。2025年1月,奥克斯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7月16日二次递表,8月1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最终在9月2日完成挂牌。 此次上市,奥克斯发售价定为17.42港元/股,全球发售约2.38亿股。公开报道显示,奥克斯最初设定的募资目标为 6亿-8亿美元,然而常规发行条款难以支撑这一目标,最终只能通过“用尽绿鞋(15%超额配售权)+开满发售调整权(15%)+顶格定价(17.42港元 / 股)”模式,才以47.73亿港元(折合6.09亿美元)触及募资下限。 换言之,若缺少任一附加条款,奥克斯此次募资规模都低于预期。 基石投资者的认购情况更能反映现实状况。奥克斯引入了中邮保险、中邮理财、华菱香港、源乐晟及深圳永信5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9.74亿港元。按“价格区间中端、发售量调整权未行使、绿鞋全额行使”测算,基石认购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仅24.5%,显著低于2024年以来港股30亿港元以上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36.5%的平均基石认购比例,仅略高于同期的赤峰黄金(23.0%)。 目前看来,奥克斯估值未能匹配其与行业龙头的基本面差距,按“价格区间中端、发售量调整权未行使、绿鞋全额行使”计算,公司发行市值约265亿港元,对应2024年市盈率、最近12个月市盈率分别为8.3倍、7.8倍,参考家用电器指数(882449.WI)2025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12.59%,其2025年预测市盈率约为7.4倍。 横向比较,行业龙头美的集团港股市盈率达14倍、TTM 14倍、2025E 13.4倍;A股中,美的集团2024年市盈率14.7倍、TTM 13.5倍、2025E 13.1倍;即便是A股估值最低的格力电器,2024年市盈率也达8.4倍、TTM 8.1倍、2025E 7.6倍。 显然,奥克斯的基本面与行业龙头存在显著差距,其市盈率的较大估值折让,即是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真实反应。 在产品收入与盈利能力上,家用空调是奥克斯绝对核心收入来源。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奥克斯家用空调实现营收259.04 亿元,占当期收入87.1%,销量1710万台;中央空调2024 年营收32.24亿元、占比10.8%、销量160万台,贡献占比相对有限,拉动整体盈利水平不大。 2024年,奥克斯整体毛利率仅21%,低于格力电器的29.43%、海尔智家(600690)的27.8%和美的集团的 26.42%,盈利效率落后较大。 收入结构方面,奥克斯的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销售,包括家用空调及中央空调,亦有少量收入来自原材料销售、品牌授权费及物业租赁等其他业务。其中,近50%收入依赖ODM(贴牌)业务,而美的、海尔、格力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均超85%,自主品牌不仅能带来更高品牌溢价,还能增强盈利稳定性,而贴牌模式面临议价权弱、利润空间易被下游品牌方压缩的风险。 奥克斯在招股书中坦言,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部分原因是毛利率较低的ODM销售增加。此外,依赖ODM模式使得公司在海外品牌力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发投入上,2022-2024年,奥克斯累计费用不足20亿元,年均研发费率约2.2%。而格力同期累计研发费用超200亿元、研发费率约3.8%,美的累计研发费用超400亿元、研发费率约3.5%。奥克斯研发投入仅为头部企业的1/20-1/10,薄弱的研发投入难以构建核心技术壁垒,产品竞争力不足,长期估值缺乏支撑。 此外,奥克斯上市前的“突击分红”也引发了不小争议。 上市前夕,奥克斯宣布派发近38亿元。这一数额相较于2024年公司29.1亿元的净利润,超出近8.8亿元,且分红几乎全部流向郑氏家族。而相较于47.73亿港元的募资额度,郑坚江力推奥克斯上市多出几分“出货”意味。 招股书显示,奥克斯控股股东为奥克斯控股,持股比例96.36%,而奥克斯控股由郑坚江通过持股85%。而格力、美的近三年股利支付率稳定在50%-70%,分红覆盖全体股东,奥克斯“先分红套现再融资”的操作,让市场对其募资动机产生质疑,进一步削弱了投资信心。 中低端“差异化优势” 除估值与募资问题外,奥克斯面临多重经营挑战。 产品结构上,奥克斯高度依赖家用空调业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87.1%,2025年一季度占比进一步升至89.5%,其中低端挂机占比更高达75.7%。 反观行业龙头,格力、美的家用空调收入占比分别约70%、60%,且均布局了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多元化产品矩阵(美的小家电收入占比超25%,格力生活电器收入占比约8%),奥克斯单一的产品结构使其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弱 —— 一旦家用空调市场需求下滑或价格竞争加剧,公司业绩直接承压。 市场竞争层面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奥克斯的市场份额与龙头差距不断拉大,国内空调市场近年来价格战愈演愈烈。小米空调2025年推出 “千元机”,进一步冲击中低端市场,直接挤压奥克斯的生存空间。 奥维数据显示,2025年截至8月24日,奥克斯在国内家用空调线上市场的销量份额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至7.02%,位列第五;美的、格力线上份额分别达32.5%、28.3%,分别是奥克斯的4.5、4倍。 但奥克斯在招股书中称,公司是中国大众市场家用空调第一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年,奥克斯在中国大众市场家用空调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25.7%。 品牌形象方面,奥克斯与格力电器长达十年的纠纷也对其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自2013年挖角格力员工引发纠纷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多次公开指责奥克斯“偷技术、挖人才、质量不达标”,双方围绕专利、商业秘密展开多轮诉讼。 不过,奥克斯在中低端领域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称,按销量计算,2024年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市场份额达7.1%,虽远低于美的(24.5%)、格力(20.1%),但在二线品牌中处于领先地位,且作为中国大众市场家用空调第一品牌,25.7%的市场份额体现了其在中低端市场的较强竞争力。 最近三个财年,奥克斯营收从2022年的195.28亿元增至2024年的297.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4%,高于格力的 18.2%、美的的15.7%,净利润从14.42亿元增长至29.10亿元,复合增速约42%,也高于头部企业。2025年一季度,奥克斯实现营收 93.52亿元,同比增加27.01%、归母净利润9.25 亿元,同比增加23.01%。 海外市场上,奥克斯空调业务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2024年海外收入从83.86亿元增长至146.81亿元,总收入占比从42.9%提升至49.3%,海外收入占比高于格力(约17%)和美的(约 41.3%),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此次IPO募资,奥克斯将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其一,拟投入50亿元打造越南、墨西哥智能工厂,通过优化全球产能布局,进一步强化海外市场供应链响应能力与成本优势;其二,计划将30亿元用于新一代环保冷媒技术、AI 节能算法等前沿领域研发,以技术突破夯实产品核心竞争力,助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其三,将设立2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围绕智能家居生态链企业展开布局,加速完善多元化业务矩阵。 若这些规划能顺利落地,尤其是加大对高毛利率的中央空调业务投入,奥克斯有望缩小与行业龙头的差距,缓解当前的经营压力。但天不遂人愿,计划中的100亿元募集资金,奥克斯仅募集到47.73亿港元,不足其规划用途一半;上市前又向实控人郑坚江突击分红29.1亿元,奥克斯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投资者们不知道看不看得懂。 《财中社》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931576700_122021998?scm=1019.20001.0.0.0&spm=smpc.csrpage.news-list.1.1756948263931bL6Ulzi |
GMT+8, 2025-9-4 17:26 , Processed in 0.0260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