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格力电器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一套“选、育、用、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为每一位员工提供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位人才的潜能都能够在格力的舞台上得到展现。 以自主人才培养为基础,格力还积极联动高校及研究机构,打通产、学、研“技术+人才”创新链条。此前,格力电器就与澳门大学共同创办“澳大-格力联合实验室”,为澳门学子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寻求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人才创新基地。 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亚洲地区科技创新实力快速提升,成为全球创新和知识产权产出的高地,也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有5个亚洲经济体进入全球前15位。其中,中国上升至12位,位居中等经济体之首。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力图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产业,其发展必将成为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军者,格力的事业也已进入由“电器”向“电气”的新发展阶段:论文成果、发明专利、技术成果等科技产出持续增长,整体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为此,格力专门发布了一项最高标准的企业制度:“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相关资料显示,即使受疫情的影响,格力2020年的研发费用仍保持在60余亿的高位,通过向技术发起冲锋,格力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2013 年,格力开始进军智能装备领域,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经过近10年的努力,如今格力的智能装备产品丰富,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物流仓储、工厂自动化等四大产品领域,已取得两项国际领先技术,攻破了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的三大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同行业产品的竞争力,确立了行业领跑者的优势地位。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格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企,具备了向知识产权强企迈进的坚实基础。“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格力的青年人正在利用他们的干劲和才智、好奇心和创造力,加紧应对创新挑战,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
GMT+8, 2025-5-2 10:31 , Processed in 0.0246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