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刚刚经历了一场历史性暴雨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街面上已看不出内涝积水的痕迹。唯有当天顺德人朋友圈里刷屏的美丽晚霞,见证着台风过境。 然而,作为“中国家电之都”,顺德3000多家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还在等待全球市场“雨过天晴”的时刻。 “今年不要说赚钱,能活下去就很好了。”顺德一家中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大环境的生存现状堪称“艰难”,房地产下行让家电需求疲软,也让他们上半年的订单出现了两位数的降幅。 作为中国小家电行业的出口龙头企业,新宝股份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3.55亿元,同比下降10.83%,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18.81%。 根据广州海关统计,2023年1~6月,佛山市出口家电金额335.7亿元,同比下降5.1%。就在今年8月,主要为海外客户生产小家电的38年家电代工巨头——新安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因订单减少宣布解散,距离顺德不过100来公里。 第一财经梳理海关总署的数据发现,今年第一季度,佛山成为了进出口规模前10强城市中唯一的新面孔。然而,今年前8个月,佛山的进出口规模排名回落至15位,落后于长三角的杭州、金华、无锡以及中西部的成都和重庆;和2022年全年的规模排序相比,仍然上升一位。 世界变局之下,不只是进入下行周期的房地产带来影响,全球经济面临收缩乃至衰退的风险、贸易摩擦引发关税壁垒高企,以及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乏力等重重压力,都让佛山乃至全国的家电产业备受考验。中国家电看广东,广东家电看顺德,顺德作为全世界家电产业链最为集聚的区域,颇为典型。 “全球市场萎缩甚至衰退,就好比下雨,你走在路上不管在哪里都要被淋到。淋湿程度的差别就是你有没有伞。”一家营收规模数十亿的广东小家电企业高管陈新(化名)告诉第一财经,外部压力大的时候,企业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把内功练好,以备时机来临时有厚积薄发的实力。 练内功的说法,在“武术之乡”佛山显得别有意味。活下来,在当下的“危”中找到并抓住增长的机会,是当地家电业的唯一选择。至于武功,各家自成一派,各有招数。从区域产业带而言,顺德在家电领域的布局调整并不被动,也不迟滞。 自我革命 作为顺德家电产业的“老大哥”,美的集团在2022年就对自己的小家电业务动了一场“大手术”——关停并转了900多个细分产品,总体亏损2000多万元。这也直接让包含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及其他小家电的消费电器在其2022年的收入同比下降了4.99%,约占收入比重36.43%,占比下降了2.21个百分点。 “自我革命”的同时,这家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向着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也实现了利润增速快于收入的结构优化。根据美的的年报,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439.18亿元,同比增长0.79%,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3.43%。 巨头的“壮士断腕”,没有影响顺德家电产业产值的增长——2022年,顺德家电产业产值近3700亿元,同比增长5.9%。相反,正是这类主动的调整和转型应对,让当地家电产业在订单承受压力的时期,稳住了产值。 “我们其实每年都觉得形势严峻,总是把今年视为最难的一年,做好过严冬的准备。”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营销模块总监张以飞告诉第一财经,长期专注于家电制造的他们对市场本身并不缺信心。就短周期来看,今年二季度以来,外销市场已经开始逐步恢复,库存也基本出清,客户对于新项目的洽谈兴致较高,预计下半年出口订单将会明显恢复。 根据新宝股份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单季度来看,二季度营收和毛利率均出现了改善,营收增速转正,同比增加1.18%,毛利率22.24%,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增加了0.35个百分点。 新宝股份曾一度被称为“小家电代工之王”,如今正在从纯代工向自主研发以及品牌化转型,也实现了外销和内销“两条腿走路”。近年来其出口份额下降到了70%左右。去年,新宝股份以近2亿美元把摩飞品牌收入囊中,也完成了从为英国老品牌代工、代理向品牌商的身份转变。 “以前我们的自主品牌份额很低,经过几年的品牌化发展已经超过20亿了,占了总营收的两成以上。”张以飞表示,作为以制造和代工出身的“隐形冠军”,新宝在小家电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具备明显的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往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即品牌销售和研发设计两端不断提高议价权和附加值,是最近几年的重点策略,如今已初见成效。 从电商起家的陈新他们,也在顺德的制造基础上,来了几场“自我革命”。明明通过直播电商卖网红小家电卖得火爆,他们却选择从纯销售向实体制造延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陈新说,“我们想解决用户的痛点,但传统工厂很难快速反应,所以决定一点点自建生产制造体系。” 受益于顺德沉淀了三十多年的产业优势,从零起步的工厂迅速壮大。然而,小家电制造做得差不多了,陈新他们又砍掉了一大半的产品,聚焦起了清洁电器的细分赛道。 “做网红产品,终究是昙花一现,不是一个品牌未来长期的路。”陈新表示,2021年,公司看到了市场上扫地机器人和扫拖一体机等清洁电器的兴起,这相当于“眼前刚好出现了一条大河,为什么不从小溪流向大河”?于是,他们放弃了网红小家电的生意,做起了需要更多研发投入、存在更高技术壁垒的清洁电器,这被他们视为主力赛道和“事业”。 除了企业自身主动换赛道、布局调整,以及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当地政府也较早开始了行动。 就在顺德的北滘镇,与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大楼一墙之隔的地方,从顺德工业设计园升级成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吸引了数千名设计师入驻。这是顺德被赋予地级市部分权限后的首个省区共建项目,为当地乃至珠三角的制造产业注入转型的能量——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家电制造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官方数据显示,这座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已经吸引了8645名设计研发人员,57家高新技术企业,50多个自主品牌,累计有效专利数3069项,核心区共有国内外设计企业303家、3057名设计师,创新设计产品转化率接近85%,2022年园区企业收入共计17.59亿元。 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虽然17.59亿元的服务性收入对比一家工厂的营收规模并不大,但考虑到辐射度,相当于“每投入1块钱,就有100多块的回报”,带来的影响是可观的。设计创新的赋能,让传统家电逐渐延伸出了工业设计+游戏(教育辅助装备),以及体育健康、宠物用品等更多元的模式。 守住优势 4年前,佛山就已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是继广州、深圳之后广东第3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稳居广东省前三强。 佛山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15.15亿元,同比增长6.5%;先进制造业增长7.2%,高于规上工业0.7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当地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当前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佛山经济加快恢复的压力较大。 用佛山市委书记郑轲的话来说,制造业是佛山经济的基本盘,放弃就是“自废武功”,唯一出路就是转型发展。 传统制造重镇,在过去几十年里积累了产业集群的优势,但要想在时代变革中守住优势,除了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供应链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是必经之路,也成为大环境下行期制造企业守住优势的生存之道。
|
GMT+8, 2025-5-2 00:40 , Processed in 0.0393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