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这些跨界而来的巨头有着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市值规模差距,更充足的资金储备,更强大的技术能力,更深厚的销售渠道网络等等,有着降维打击的强大实力。 头部集成灶企业或许能继续抗衡跨界巨头的施压,但不少中小品牌主动选择了退场。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集成灶在线上线下市场出现高达60多个品牌的退市潮。另据行业媒体家电圈的梳理,国内家电产业近20年发展中,一个行业或品类单季度出现60多个品牌退市潮的只有集成灶。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对于赛道中的一众企业来说,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背后是硬实力的比拼,产品能否迎合消费者,不断做出正确的迭代创新,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能否有正确的研判及形成先发优势,都关乎着品牌、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这场刺刀见红的淘汰赛,产品力仍是破局点。 集成灶故事的B面 集成灶产品发展至今,虽然经历过市场爆发,但故事仍算不上完美。 需要强调的是,行业大浪淘沙的原因并非只有大厂带来的竞争压力,集成灶产品自身的品控、质量、安全等问题同样是核心原因之一,而这也贯穿了集成灶过去多年的发展周期。 集成灶将不同功能的厨电产品整合在一起,比如烤箱、蒸箱、消毒柜、燃气灶等等,有着节省空间,便捷使用多个功能等优点。但也正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合理规划功能区间、线路模块的特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持续打造产品能力,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集成灶”关键词,出现了上千个消费者投诉案例,这其中“生锈”、“质量问题”、“出现故障”,甚至是“自爆、爆炸”等关键词出现频率并不低。 “花几千上万块买了个不定时炸弹回去。”如果消费者群体一旦普遍形成这样的标签印象,那么集成灶品类未来的发展道路注定就难以扭转。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集成灶头部企业需要在承压中不断创新,寻找产品的改进策略。 此前产品比拼的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打磨。“我们在2012年推出了模块化设计的集成灶。”火星人集成灶相关负责人对PConline表示,底层架构的革新,解决了早期集成灶不安全,一个模块故障需要整体拆修等产品缺陷问题。 8月,火星人基于汽车行业平台化开发理念,推出了带底座的超模块化设计结构平台,着重强调了“性能”和“稳定性”。 帅丰同样有类似的技术改进,在产品中搭载了厨房全局检测系统,通过红外测温技术来实现许多智能化的辅助功能。比如读取锅内温度,当超过230摄氏度并维持超过15秒后,灶具就会自动熄火。 回到行业来看,“集成灶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同时也带来了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万事兴集成灶品牌运营总经理张光辉对PConline表示,随着行业新国标、各地燃气备案等措施的推出与执行,让集成灶在整机工艺、配件使用、热效率、吸力、风压、静压、噪音等功能细节上都有了参考的测定标准,行业制造的门槛也在不断的提高,集成灶产品的故障率不断降低,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体验感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当然,在产品和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除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头部企业也早已深度参与其中。 像火星人、浙江美大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了《集成灶》等多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帅丰则在国家、行业标准外,也参与了多个ISO国际标准的制定。 “行业标准的出台不但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还可以引导消费者进行选择。”火星人方面对PConline坦言,对于品牌来说,集成灶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行业标准和政策的实施可以提升优质品牌的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就意味着品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品牌也需要密切关注行业标准和政策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和产品研发方向。 发展承压,如何破局? 努力自我完善的集成灶,虽然此前站上过消费“风口”,但今年上半年也有些卖不动了。 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集成灶零售量134万台,同比下滑1.3%,零售额124亿元,同比下滑0.4%。其中618期间(W23-25)线上集成灶销量11.6万台,同比下滑17.5%,销额11.0亿元,同比下滑10.0%。 不过增长承压并不意味着品类出现了问题,集成灶满足了一定的消费需求和痛点,根据观察各品牌方也在积极寻求破局策略,这主要集中在面向未来的产品更新迭代,以及新销售渠道的深化、扩张布局,但这两条路,都注定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坦途。 “回顾集成灶的迭代过程,一直是在做加法,发展的路径也比较固化。”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宋敬学对PConline表示,目前集成灶的功能集成处于一个比较难突破的状态,也可以说没有新鲜的功能附加。 没有创新性的产品面市,很难撬动目前比较低迷的厨电市场,简而言之,市场需要一个新的爆款。在宋敬学看来,集成灶的功能集成要有关联性和场景性,要符合用户的厨房操作习惯和固有的认知,不能为了“集成而集成”。作个假设,如果把“扫地机器人”这种毫无关联的功能集成进来,肯定是不恰当的。 另外一个关键是要注重产品的自清洁。厨电产品的清洁问题一直是个难点,无论是已有的集成功能模块,还是未来可能被加入到集成灶的功能,如果能在自清洁问题上实现突破,也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卖点。 第三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厨电的智能化,这个反向需要企业更加深入、体系化地研究,不是简单叠加几个感应器,添加远程控制功能就能做好答卷的,要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头部玩家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要点,也各自有所行动。火星人对PConline介绍称,未来会持续保持对用户烹饪场景痛点的洞察,重点研究相关厨房小家电、自动炒菜机器人等方面的创新集成,同时融入大数据、AI等技术,重点布局关于单品智能到设备互联,再到全屋智能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万事兴品牌运营总经理张光辉指出了另一点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集成灶相比于其他的刚需型厨电品类,曝光率依然不足,应该更多地加深消费者的认知,深化‘厨房新空间、新体验首选集成灶’的品类标签。”没有统一心智,就难以进入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中。 除了线上渠道外,如今部分集成灶品牌也强调了旧房改造、下沉市场的两大重点渠道布局,包括拓展精装修、工程项目这样的B端渠道来加以辅助,毕竟新房销售市场仍有待提振,存量市场已经到来,新的增长点挖掘成了必修课。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未来能提供的增量空间也十分显著。下沉渠道的覆盖,不仅能带来销售的增长,也能为品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力。帅丰方面预计,到2024年品牌在下沉渠道上的增速将会在50%以上,其营收占比也将逐步提升。 在这两大未来发展方向上,火星人、美大、万事兴等品牌也都有着各自的深化布局计划,而像方太、美的、老板电器等巨头,必然也不会忽视这样的市场机会。集成灶市场的拉力赛、淘汰赛仍将持续,这激烈竞争背后,是产品、体验、科技的不断升级。 从需求端的层面分析来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厨房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烹饪职能,更加成为家人沟通交流、享受生活的重要社交场景,打破空间的限制,从产品到生活方式的变迁,融合一体场景生态对于每个集成灶品牌都是大考,看谁能够抢跑。 结语 实际上不仅是厨电领域,在整个互联网科技领域也是如此。从淘宝到阿里,从QQ到腾讯,美团外卖、高德地图、抖音短视频等等,互联网巨头们从早期满足用户的单一需求出发,逐渐形成能覆盖用户多元化需求的业务生态,建立用户护城河。 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软件应用层面,包括终端手机、平板、PC、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车机座舱、电视大屏等多种终端的万物互联,不断覆盖和满足了人们在居家、出行、运动、办公等多元化场景中的新需求,这样的硬件、技术生态的成长,本身也是一种“集成”。 集成灶则是长期符合这种逻辑与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在当下经历着一些挫折,但长远来看,身处其中的玩家们的想象空间,仍旧大有可为,但也充满了挑战。
|
GMT+8, 2025-5-3 16:22 , Processed in 0.0247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