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线Insight 向真 编辑|子夜 京东还没跑到自己期望的拐点,调整还在继续。 11月15日,京东发布2023年三季报的同时,也宣布了一项重磅的人事任命——京东集团CEO许冉将接替辛利军兼任京东零售CEO。此时,距离许冉接棒徐雷成为京东集团CEO不过才6个月,这也是京东在刘强东之后,首次将集团CEO和零售业务CEO两个重要角色集于一人之身。短时间内高管的频繁调整,不仅意味着刘强东对许冉的信任和重用,更重要的是,放在电商平台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也意味着京东的业务即将变阵。 今年5月上任京东集团CEO后,许冉交出了新的成绩单。在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采销直播间成功出圈。前几日公布的三季报,则呈现出微增的局面:京东营收同比增长1.7%至2477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6%至93亿元。 而辛利军也交出了自己的作业:京东零售营收为2120.5亿元,同比增长0.06%,经营利润为110亿元,同比增长0.68%。作为营收占比达87%的核心板块,京东零售面临激烈的竞争,增长压力已经十分明显,而此时调任许冉接手零售业务,不难看出京东已经很着急,需要许冉也要披帅上阵,去前方冲锋。 这不仅意味着刘强东对许冉的认可,但更重要的或许是,作为京东大盘的零售业务正深陷价格竞争,需要许冉过往担任CFO所积累的花钱能力和省钱能力。 外部眼中的“低价”策略和内部眼中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京东在新的消费环境中找到的生存法则。这与其“成本、效率、体验”的核心战略一脉相承,毕竟价格也是体验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天猫、拼多多、抖音的“价格战”越发汹涌,京东也需要掌握价格主动权。 与此同时,零售业务增长疲软也促使京东寻找新增长曲线,线上通过采销直播间、百亿补贴、59包邮等吸引更多流量,线下通过达达、7鲜、京喜拼拼等业务不断触达线下零售用户。 但新业务、新战略、新主帅,能否缓解京东的增长焦虑,仍是未知数。 1、集团CEO与零售CEO合体,许冉要“冲锋”了 许冉兼任京东集团CEO和京东零售CEO背后,是京东延续了一年的内部变革。 在去年底那场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内部会议上,身处香港的刘强东罕见参会,不仅点名批评零售业务高管偏离了“成本、效率、体验”的经营战略,还铁腕宣布将对10%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进行末位淘汰。京东内部的精兵简政由此开始,除了裁撤不得力的高管,管理层级的精简也是核心工作。 今年来,京东取消了事业群层级,变更为事业部,再按照品类拆分为采销作战单元。在这个内部名为“Big Boss”的机制下,一线战斗小组的Boss向业务一号位汇报,业务一号位向事业部负责人汇报,事业部负责人向集团CEO汇报,从基层业务单元到CEO之间,只隔了两个层级。 许冉兼任京东零售CEO,也是管理层级精简后的结果。由集团CEO直接管理零售业务,意味着从基层业务单元到集团CEO也只有两层,沟通机制扁平化到了极致。可以说,许冉下沉至零售一线指挥所,是京东提高零售业务决策效率、改善零售战略精准性的重要一步。 与内部精兵简政相辅相成的,是京东的“低价”战略。也是在去年底的那次会议上,刘强东多次强调“低价”的重要性,称“京东已经让一些消费者有了越来越贵的印象”,“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就此,京东正式确立了“低价”战略。从很多层面上,许冉都是贯彻刘强东“低价”战略最合适的人选,甚至是The one。 2018年许冉加入京东,此后先后担任京东零售CFO和京东集团CFO,主导了京东对达达、德邦、中国物流地产的并购,京东科技的业务重组以及京东在港的二次上市。 复杂的业务重组和资本并购证明了许冉在投融资层面的能力,而除此之外,许冉对业务的成本控制也有自己的判断,会省钱,是她让刘强东刮目相看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CFO出身的许冉在业务细节和成本管控上,与主抓战略的刘强东能有效互补。作为京东最会省钱的高管,由许冉来贯彻执行刘强东定下的“低价”策略,显然十分合适。 许冉清楚低价补贴的钱该从哪里来,降价后该怎么保持利润。今年第三季度,京东在百亿补贴、59包邮等措施下,仍然能实现创历史新高的106亿元归母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可见许冉对业务利润的把控能力。 与之相应的是,刘强东对许冉的提拔速度之快也远超过往。许冉加入京东仅5年就成为集团CEO、零售CEO,与之对照的是,徐雷花了9年、13年才成为零售CEO和集团CEO。对组织效能的极致追求,以及短时间内频繁的高管变动,源于零售战场的风云突变。 以双11为观察节点来看,一方面,线上零售增长趋近天花板,根据星图数据,今年双11,综合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为9235亿,同比去年下降1.12%,这是双11举办15年来首次负增长。另一方面,各大电商平台的价格内卷越发激烈,对“全网最低价”的争夺,让电商平台在成本控制和组织效率上更加苛刻。 站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看,此时把许冉推到台前,或许就源于对当下的京东和零售业务而言,许冉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这位以温和、低调、理性著称的新CEO,如同其在普华永道担任多年审计合伙人的经历,并不是一个风险偏好型管理者。在诸多公开报道中,许冉的强项并非开拓和创新,而是在已有基础上去做降本增效和高效协同,这与陷入增长瓶颈的电商零售市场相吻合——类似直播、种草的创新方式短期内难以复现,对比贸然砸钱换流量,不如精耕细作,降本增效。 可预见的是,许冉上任后,或将延续京东此前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基调,然后进行深层次的成本和组织优化。 2、京东零售面临增长困境,许冉要如何解决? 伴随行业增长趋缓的是,京东的零售业务陷入了增长瓶颈。 2023年三季度,京东的零售业务收入为21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119.2亿元基本持平。 具体到零售业务板块来说,其收入主要由商品收入和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构成。根据财报,三季度京东的商品收入为1953.04亿元,同比下滑0.9%,其中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收入持平,由于苹果新品不及预期、华为新机供应不足,高温夏季提前消耗空调等电器的购买需求,即便是京东的优势品类,也依然表现平平。日用百货则因为线下渠道恢复后分流线上销售额,导致三季度出现了2.3%的同比下滑。 相比之下,京东当下大力扶持的第三方商家所带来的服务收入,反而取代自营商品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3年三季度,京东服务收入同比去年大涨12.7%,增幅远超商品收入。 今年,京东为推动自营和第三方商家的流量平权,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从“春晓计划”升级20项商家扶持举措,到将个人及个体户商家技术服务费率低至零的类目扩展至98%。
|
GMT+8, 2025-5-3 05:37 , Processed in 0.0552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