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第一家电网 门户 要闻 查看内容

新规落地快一月,仍有美容仪品牌证件还未拿到

2024-4-29 09: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352| 评论: 0|原作者: 崔慧莹|来自: 南方周末

摘要:   近几年爆火的美容仪,从明星网红带货到电视综艺,几乎每个渠道都被植入。价格虽高,但“在家做医美”“比护肤品有效,比做医美更划算”等广告文案让人心动。  如今,价格跳水的背后,是一场美容仪监管变革。  ...
  近几年爆火的美容仪,从明星网红带货到电视综艺,几乎每个渠道都被植入。价格虽高,但“在家做医美”“比护肤品有效,比做医美更划算”等广告文案让人心动。

  如今,价格跳水的背后,是一场美容仪监管变革。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告,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美容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实施,射频美容仪被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范畴。这意味着,4月1日之前,射频美容仪与剃须刀一样,属于个人护理产品;之后,与心脏起搏器一样,属于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

  重金属释放、致敏、烫伤……强监管政策出台是对美容仪行业十年野蛮生长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落地近一月,尚未有一款产品拿到注册证,等待发证的商家暂时下架了产品,但美容仪的市场需求仍在,“乱象”纷至沓来:二手交易平台或微商还可“捡漏”;部分产品“改名换姓”,宣传页中的射频、抗衰等字样被删掉,换上“黑科技”等噱头……

  对爱美人士而言,买不买的纠结,还是美容仪有没有效。对从小家电转型为医疗器械的企业来说,等待发证的过程令人焦虑,但规范后的潜在市场也令人期待。

  跳水价,买还是不买?

  天天刷到跳水价,22岁的女教师白焕终于下手了。2024年3月底,在某二手交易网站上,她买到了心仪已久的某品牌射频美容仪——“渠道商”销售的未拆封新品,约600元,“去年双十一的价格是1900元左右”。

  26岁的自由职业者苏越也心动了,入手了第三台美容仪。3月30日,新规实施前一天,她在拼多多平台的“代购商”处,花费427元买到一台全新射频美容仪,相较于“38女王节”时2439元的价格,便宜了将近80%,感觉“捡到宝”。但这还不是最低的价格,她在小红书上看到最低价为398元。

  4月1日以后,南方周末记者搜索“射频美容仪”,各大美容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已无商品,但在电商平台上的其他店铺,仍有标有“射频美容仪”“射频”等字样的商品售卖,甚至标注“最后200台,卖完就没有了”。二手电商平台如闲鱼等,亦涌现出大量“全新正品”的射频美容仪,售价200-700元不等。

  南方周末记者在淘宝平台联系了一家“熊猫先生代购店”客服,对方表示“先加微信群,在群里问”。4月18日,在群聊“熊猫先生美容仪跳水补货3群”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通过“快团团”小程序链接,仍可购买全新未拆封的某品牌射频美容仪,价格为699元,可刮码查验是否为正品,2-4个工作日发货,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

  跳水价背后的商品鱼龙混杂。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拆开机器验证,仅从外观或商家的产品介绍来看,很难分辨使用了什么技术。

  4月中旬,有一些小红书博主吐槽:新规一出,什么热电提拉、热电智能、双频呼吸一股脑全冒出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实际上,这些产品大多就是原本的射频仪器,只是“换个马甲”;还有消费者发现,有些品牌保留了射频明星产品的外观设计,但将其内部更换为其他技术,继续销售“再割一轮韭菜”。

  跳水价格让人心动,但售后难以保障。

  被问及售后如何保障时,“熊猫先生代购店”客服表示,质保一年,如需保修,因清仓产品不能找品牌官方保修,只能找代购店客服,凭订单截图保修。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不少消费者发文投诉,购买的美容仪能量减弱或被烫伤,咨询售后时才发现天猫店铺已经关闭或是无人回应。也有品牌产品线上客服解释,“请用下单账号联系,其他无购买记录的账号一概不处理。”

  “官方渠道要下架,但对一些企业来说,工厂要运转、产品还想卖,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有众多射频类美容仪流入微商、二手平台等非正规渠道销售,也就不奇怪了。”广东省医疗器械协会副会长毛伟建议,消费者不要贪便宜购买,可耐心等待合规产品恢复上架。

  是“神器”还是“智商税”?

  对消费者来说,美容仪的价格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效果才是关键。美容仪是“神器”还是“智商税”,争论一直在两个极端横跳。

  “家用美容仪的原理,其实与我们医疗机构常用的大型医疗美容仪器相似,只是输出的能量低很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主任、国家药监局化妆品人体评价和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包括李利自己在内,很多临床医生都曾经质疑过,家用产品的能量那么低,真能产生抗衰老的功效吗?“消费者就更加无所适从,难以选择”。

  为明确抗衰美容仪的功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李利团队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研究:给招募来的志愿者,做一侧脸部使用美容仪,另一侧不使用的对照试验。“尽管效果不如医美设备明显和迅速,但我们测试的结果显示,部分家用美容仪有一定功效,如改善皮肤的细纹和嫩肤等。”李利说。

  202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联合18位来自知名三甲医院的皮肤科专家,在《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发表了《抗面部皮肤老化家用美容仪选择与使用专家共识》(下称《共识》),对现有涉及抗皮肤老化功效的家用美容仪的原理、临床研究结果和不良反应进行了梳理,并指导公众正确使用。

  根据能量输出模式,《共识》提到,家用美容仪主要分为激光、射频、微电流、LED及强脉冲光等类别。至于哪一种技术更有效,李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基础研究。而且一台设备可能同时包括多项技术,产生的是综合效果,“很难明确某一种单一技术的作用”。

  此番纳入监管的,是当前市场上最火爆、消费者接受程度最高的射频类美容仪。

  据社交媒体平台数据服务提供商“果集数据”,抖音双十一美容仪销售额中,射频美容仪占85%市场份额。而在这其中,又有86%的市场份额由三个品牌占据。

  白焕看中的美容仪就在这三者之内。因为黑眼圈比较重,白焕在购买美容仪的十余天后,使用了五六次,感觉黑眼圈淡了,法令纹也明显浅了,认为美容仪也起到了一定功效。但也被烫过一次,她也认为是自己使用不当——使用时不专心,美容仪在同一部位停留过久。

  临床试验显示,同为射频美容仪,不同厂商技术设计不同,产品性能的确存在差别。“就好比大家都在同一个菜市场买菜,家庭主妇或是三星级、五星级饭店的厨师,做出来的菜肯定都不一样。”李利说。

  因此,在白焕看来,大品牌确实值得更多信任。如果消费者贪图价格优势,购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射频美容仪,一旦产品没有做好温控系统,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引发低温烫伤,出现纠纷后维权更难。

  多位专业人士均表示,家用美容仪的效果很难“立竿见影”,也切忌过分夸大,即便是做专业的医美项目,也不是人人都能看到效果。

  《共识》建议,消费者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为避免过度加热,引起烫伤,不要在同一部位停留过久。而本身就是敏感肌或有皮肤问题的人群,应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抗老化家用美容仪,正在备孕、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也应该参照说明书慎重使用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新闻中心| 版权声明| 合作咨询|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总机:010-63510912; 咨询热线:13401051135; 客服QQ:1900713212
版权所有 第一家电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2019733号-1

Archiver| Comsenz Inc.   

GMT+8, 2025-5-11 05:22 , Processed in 0.0241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