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佼佼者,老板电器曾凭借其在烟灶产品上的技术优势和多年的渠道深耕,在中国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一度被视为行业的典范。然而,近年来,这家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牌企业却步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中年危机”时期,深陷房地产“后遗症”。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消费需求变迁以及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多重冲击下,老板电器昔日的增长动能显著减弱,正面临业绩增长停滞、外部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内部结构性失衡的严峻局面。 老板电器的问题,表面看是行业寒冬,深层却是“路径依赖”的惯性——它把精装修渠道做成了护城河,却没想到这条河也会干涸。护城河一旦变成泥潭,挣扎的姿势就格外难看。 当过去的成功路径被验证为失效,企业是否还具备自我否定的勇气? 业绩颓势难掩,市场份额旁落 老板电器的财务数据无情地揭示了其增长乏力的现实。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仅微增0.10%,几乎停滞在112.13亿元人民币的水平;而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滑8.97%至15.77亿元,盈利能力出现显著衰退。 进入2025年,这种颓势甚至进一步加剧,第一季度营收同比降幅扩大至7.20%,净利润同比下滑14.66%,单季度利润跌幅较去年全年翻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4年第三季度,老板电器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就已分别同比下降11.07%和18.49%,显示出经营压力的持续释放。 在盈利质量方面,老板电器的表现也同样不尽如人意。公司最新的毛利率为50.43%,较去年同期减少1.60个百分点,净利率亦同步下滑,这不仅反映出其成本控制难度的加大,更折射出产品溢价能力的显著弱化。 相较于整个厨电行业2024年整体营收约3.5%的同比降幅,老板电器几乎零增长的表现无疑是落后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曾引以为傲的核心市场份额正在被竞争对手不断蚕食:2024年方太在油烟机线下市场的份额提升至31.4%,而老板电器则下滑至28.7%。 这种对比直观地揭示了老板电器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即使在其寄予厚望的集成灶业务上,2024年营收也仅同比增长9.6%,远低于行业32.4%的平均增速,表明其在新兴品类拓展上的步履蹒跚,甚至在2024年上半年,其集成灶业务营收曾出现高达29.6%的大幅下滑,市场对此并不买账。 份额的丢失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次次“差不多就行”的产品迭代、一次次“够用就好”的技术妥协累积的结果。 房地产“后遗症”缠身 老板电器的业绩波动与其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捆绑密不可分,这被业界形象地比喻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过去十年,公司通过精装修配套的工程渠道实现了快速增长,与恒大、碧桂园等头部房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其工程渠道销售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最高时甚至突破了22.73%,远超同业。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深度调整期,新房装修需求锐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这直接导致了吸油烟机、灶具等老板电器传统优势品类在精装房市场的配置率收缩。 更致命的是,房企资金链风险直接传导至应收账款,成为套牢老板电器的巨大“包袱”。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坏账准备仍高达12.21亿元,其中2021年对恒大6.6亿元应收款的全额计提减值,至今仍严重影响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的信心,甚至到2024年末,坏账准备仍有10.55亿元。这种“路径依赖”的后果是,尽管总裁任富佳早在2017年就曾预判精装修进程可能颠覆行业,但其掌舵下的老板电器却未能成功跳脱房地产下行的冲击。 大脑已经看见了悬崖,但身体的惯性仍朝着深渊奔跑。“预判风险却无力自救”是一种更深层的管理悲剧,老板电器缺的是“及时止损”、“断指求生”的魄力。 与此同时,厨电行业的内部竞争早已是“前狼后虎”的局面。传统的竞争对手如方太通过聚焦高端市场,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对老板电器形成持续冲击。海尔、美的等综合家电巨头则凭借其全品类协同优势和“厨房套系”策略,利用智能家居生态抢占年轻用户,其营收增速远超老板电器。甚至连小米等互联网品牌也凭借高性价比的智能产品切入中端市场,在线上销量大幅增长,进一步挤压了老板电器的生存空间。面对这种多重夹击,老板电器的市场护城河正逐渐弱化,行业地位岌岌可危。 产品、研发、渠道与品牌的多重短板 老板电器深陷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结构性失衡。 首先,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新兴品类拓展乏力成为核心短板。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吸油烟机、燃气灶两大传统产品贡献了公司超过70%的营收。然而,洗碗机、集成灶、蒸烤一体机等新兴品类的营收占比均不足5%,且增速大幅放缓。 例如,洗碗机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甚至下滑4.01%,与2023年同期34.28%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犹如“急刹车”。在集成灶业务上,老板电器更是战略失算,初期未能充分认识其市场潜力,导致错失行业发展红利。与火星人等同行主营业务聚焦新兴品类并取得高占比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研发投入的不足与创新节奏的滞后直接制约了其产品竞争力。2024年,老板电器的研发投入仅为4.1亿元,同比增速仅6.8%,占营收比重仅为3.7%。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同行,且研发人员数量有所减少,甚至有26人离职。这种研发投入的差距已转化为产品代差,例如方太集成灶的油脂分离度达98%而老板电器略逊一筹,美的洗碗机的烘干效率也更具优势。 尽管老板电器积极拥抱AI概念,推出了“AI烹饪大模型‘食神’”,并宣称能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烹饪解决方案”,但从用户反馈和市场表现来看,这些AI功能普遍被认为“鸡肋”,甚至是一种“技术自嗨”,尚未转化为市场认可的爆款,无法带来体验的显著提升。与高达30.78亿元的营销费用相比,4.13亿元的研发费用仅为其七分之一,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无疑使其难以通过技术创新为长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饱和式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了“背向而行”。
|
GMT+8, 2025-11-7 11:33 , Processed in 0.0271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