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搜索
第一家电网 门户 要闻 查看内容

小米第二季度手机业务收入下滑,全力押注AI

2025-8-21 09: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474| 评论: 0|原作者: 财天COVER 林小葵 石页|来自: 界面新闻

摘要: 文|财天COVER 林小葵 石页 编辑|田梦 8月19日晚,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体来看,增长很猛,惊喜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呢?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这是其连续 ...
  文|财天COVER 林小葵 石页
  编辑田梦

  8月19日晚,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体来看,增长很猛,惊喜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呢?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这是其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超千亿元。此外,经调整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分业务板块看,备受瞩目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34%。小米集团合伙人兼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当晚的业绩电话会上称,下半年汽车业务有望实现单季盈利。

  再看手机×AIoT分部,总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14.8%,依旧是小米集团的基本盘。但细看财报会发现,尽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相关业务的收入在按部就班地提升,但其智能手机的收入却从上年同期的约465亿元下滑到455亿元左右。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米集团上半年总营收为2272.49亿元,毛利为515亿元,均较上年同期增长不少,手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0亿元,现金储备高达2359亿元。虽然粮仓充足是底气,但在等待汽车业务盈利的窗口期内,如何巩固手机业务的基本盘,守住这片不容有失的“战略腹地”,是小米集团下半年的关键。

  01、汽车终于要赚钱了

  作为小米第二款新车YU7系列发布后的财报,外界最关注的当数汽车业务在其中的表现。

  这也是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最在意的数据。他在个人微博上分享成绩单时,没有提及其他业务,独独点出了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其实财报出来前,看着小米YU7上市后18小时斩获超过24万辆的锁单——这个史无前例的成绩单,几乎没有人担忧这个车圈“新人”未来的生存问题。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营收为206亿元,相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62亿元提升230.3%,主要靠交付量和单车平均售价的提升拉动。同时,经营亏损由2025年第一季度的5亿元,进一步收窄至3亿元。

  按照上半年交付新车81302辆粗略计算,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小米亏损约0.37万元。2025年7月,在小米YU7开启整月交付后,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单车平均售价被SU7 Ultra拉高,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228644元上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53662元,同比提升10.9%。

  在另一个重要指标单车毛利率上,小米汽车也创造了新高,达到26.4%,同比增长71.4%,环比增长13.8%。作为参照,2025年第一季度问界的毛利率为27.6%,理想是20.5%,比亚迪(108.480, 0.23, 0.21%)为20.1%,极氪是19.1%,特斯拉汽车业务则为16.2%。按照单车平均售价计算,小米的单车毛利可达6.7万元。

  小米汽车可谓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当不少友商和新势力还在为销量的生命线发愁时,最困扰雷军的却是如何让消费者尽快拿到爱车。在行业人士看来,小米汽车“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大家更看重其是否能够健康发展。

  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小米汽车坚决不参与价格战和内卷。“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手里的订单尽快地给用户交付出去,未来则要做好车型的开发。”他还透露,小米汽车将在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

  在卢伟冰看来,鉴于SU7、SU7 Ultra和YU7三款车型的成功,汽车业务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的盈利,但也不能忽视整体累计投入。“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要实现累积盈利的话,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现有的目标就是交付,坚定不移地把全年交付35万辆的目标完成。”

  小米汽车App数据显示,目前SU7的预计交付时间为34周~41周,YU7则高达41周~58周,对产能依然是个挑战。易车App数据显示,2025年6~7月,YU7的累计交付量仅有8276辆,距离此前公布的超24万辆锁单量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交付周期过长,难免会流失一些着急买车的消费者,也会给友商们留出充足的应变时间。就在小米财报公布当天,特斯拉宣布针对中国市场需求优化的Model Y L正式上市,33.9万元起,颇有针锋相对的意思。

  不过,相比来自友商们的直接竞争压力,业内外更关注小米YU7的产能可否在第三季度得到释放,从而拉动小米汽车整体销量实现增长。这不仅可以尽可能地留住已经下单的消费者,也能通过规模效应继续摊薄成本,延续小米一贯的爆品模式。

  02、手机业务下滑,大家电“养家”

  等待汽车业务盈利之际,小米的手机、IoT、互联网服务等仍然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然而,收入占比最高的手机业务在今年第二季度并不好过,“重担”全压在了IoT身上。

  具体来看,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同比下滑2.1%,环比下滑10.1%。智能⼿机ASP(平均销售单价)由2024年第⼆季度的1103元/部下降⾄1073元/部。小米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今年4月发布的REDMI A5系列导致境外市场ASP下滑。

  此外,小米智能手机第二季度毛利率降至11.5%,低于上一季度的12.4%,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2.1%。小米集团表示,这主要是公司在国内“618”大促期间增加促销力度,境外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毛利率较低的产品收入占比增加所致。

  卢伟冰进一步解释道,今年整个内存市场价格的上涨比预期要高得多,加上刚果(金)的电池材料出口管制,且小米在上半年仅推出六款新品,预计第四季度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会有所回升。

  在他看来,想要长期解决毛利率问题,小米还是要走高端路线,并强调对芯片、OS,以及AI三大项的投入。不过,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今年上市的小米15 Ultra也有点拉胯。

  事实上,从国内整个手机市场大盘来看,受到“国补高峰退潮”的影响,第二季度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相对而言,在国内其他厂商出货量年增长率都为负数的情况下,小米出货量较去年同期仍有3%的上涨。

  但Canalys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华为在国内的出货量同比上涨15%,以122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排行榜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8%。这意味着,华为的强势回归给国内其他厂商带来不小压力。

  Canalys分析师钟晓磊告诉《财经天下》,第一季度小米、华为是国补的主要受益者,随着国补以及换机需求逐渐减弱,这两家受到的影响会大于其他厂商。另外,小米自身也有新品发布节奏的影响,第二季度中国市场上市的新品显著少于其他友商,这也导致环比有一定下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新闻中心| 版权声明| 合作咨询|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 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总机:010-63510912; 咨询热线:13401051135; 客服QQ:1900713212
版权所有 第一家电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2019733号-1

Archiver| Comsenz Inc.   

GMT+8, 2025-8-21 16:37 , Processed in 0.0273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