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早间,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100.SZ)发布一份委托中信证券出具的可行性公告,拟取消监事会。事实上,TCL科技并非孤例,众多知名企业已纷纷迈出了这一步。 公告称,2025年8月28日,TCL科技召开董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取消监事会的议案,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取消监事后,将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相关权利。 TCL此次决策主要是基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规范运作水平的考量,同时也是应对监事辞职导致人数不足的情况,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外界分析,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是对现代企业治理模式的探索,有助于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减少管理层级,以及可以提高决策效率。 其实,类似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在金融机构等领域早已开展。4月29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发布公告称,将修改公司章程,撤销或不再设立监事会。随后,招商银行、华夏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相继跟进。 在A股上市公司中,联科科技于2024年10月28日通过股东会审议取消监事会,是目前可查较早落地的。较为集中的是2025年6月7日,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2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取消监事会。 这与去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相关内容有关,在公司层面看来,降本增效之外是决策机构的优化。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指出,虽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专业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取消监事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公司原有的权力制衡格局,后续能否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仍需时间检验。 记者:张博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
|
GMT+8, 2025-9-10 23:57 , Processed in 0.025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