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近期,香江电器(02619.HK)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为这家刚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画上了上市后的首笔业绩注脚。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14亿元减少11.7%;归母净利润更从6053.9万元降至2530万元,降幅达58.2%,毛利率也从过往的22%左右收窄至19.8%。 这份略显惨淡的成绩单,与公司上市前四年的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以代工起家的家电企业。 回溯香江电器近年的业绩轨迹,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2021年,公司营收曾达到14.8亿元的阶段性高点,但2022年受北美市场需求收缩影响,营收直接下滑至10.97亿元。此后两年虽逐步回升,2024年以15.02亿元营收刷新历史纪录,但增长背后潜藏着显著的结构性风险。 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4年虽实现连增,从7180.2万元增至1.4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但这种增长高度依赖海外代工订单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较弱。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滑坡,本质上是其长期积累的经营风险在上市初期的集中释放。 成立于2012年的香江电器,核心业务是生活家居用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产品涵盖电热水壶、电烤箱等厨房小家电及花园水管等非电器类产品,主要通过ODM/OEM模式销往海外市场。 经过十余年发展,公司已在国内布局7个生产基地,并在印尼、泰国投建了新生产基地,其中印尼基地已于2025年第二季度投产。 但从业务结构看,公司长期深陷“代工依赖症”:2022年至2024年,ODM/OEM业务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4.4%、95.8%和97.3%,而毛利率更高的OBM自主品牌业务却持续萎缩,收入从2022年的6137.3万元降至2024年的4115.3万元,占比不足3%。 客户与市场集中问题同样突出,前五大客户贡献超70%收入,北美市场占比长期维持在80%以上,这种单一结构使其对海外政策变化极为敏感。 近半年,香江电器最受瞩目的动态无疑是其资本市场的破冰之旅。 在历经深交所IPO撤回等波折后,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此次上市募资的核心用途之一,是投入1亿元引进海外品牌以强化OBM业务,公司计划物色年度收入至少5000万美元的欧美家居用品品牌,但截至2025年4月仍未找到合适标的。 与此同时,新生产基地的投产虽为规避关税提供了可能,却也带来了管理成本的上升——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增至55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主要源于新增设施的人员投入。 从核心矛盾来看,香江电器的根本困境在于“代工红利见顶与转型乏力”的双重挤压。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北美客户观望情绪浓厚,上半年销量从1060万台降至900万台,降幅达15.4%;另一方面,培育近十年的自主品牌未能突破,与同行20%以上的OBM占比差距显著。 短期来看,印尼基地产能释放或能缓解关税压力,但长期若不能在品牌建设与市场多元化上取得突破,其业绩恐将持续受制于外部环境波动。对于这家市值尚处低位的家电企业而言,上市既是融资契机,更是转型的“压力测试”。 相关公司:香江电器 《乐居财经》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674735211098791&wfr=spider&for=pc
|
GMT+8, 2025-10-10 11:48 , Processed in 0.0246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