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配置全球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卡位全球供应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显得必要且具有时代意义。打造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和话语权的企业,有助于优化资源布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进一步畅通国际循环的同时,也能提升国内市场的发展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规模实力群体跃升。过去两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连续位居全球首位,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已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有基础也有能力迈向世界一流。 由“品牌出海”到“打造世界一流品牌”,领先的中国企业正在全新的创牌之路加速探索,创全球一流品牌的探索之路已经开启。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品牌依然面临着众多挑战,特别是要打造全球用户认可的品牌,中国品牌“走出去”只是起点,更要“走进去”、“走上去”,才能创造出世界一流品牌。 品牌出海:中国企业全球化初探 应该以何种战略、何种姿态搏击全球化浪潮,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这其中的路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贴牌代工,二是自主品牌出海。 贴牌代工是企业出海的第一种方式。在全球产业链大分工体系下,贴牌代工出海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的优势,以大规模制造实现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与应用,从而拉动企业规模的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前后,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比比皆是,这也正是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根源所在。 但不容忽视的是,贴牌代工的方式出海对代工企业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代工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且一旦海外订单出现变动,企业的经营便会面临巨大压力。与之叠加的是,各国开始提高关税保护本土制造业,且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加速着全球产业链的再分工。 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转型就成为必然选择。如今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采用第二种方式,也就是品牌出海,从“创汇”变为“创牌”,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形象。“品牌出海”意味着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这有助于在全球市场打造品牌形象,与用户建立品牌关联,也是加速建设“品牌强国”的题中之义。 |
GMT+8, 2025-5-1 15:20 , Processed in 0.0501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