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内容显示,到今年年底全国将有80%的有线电视用户、85%的IPTV用户可以实现开机就看电视直播频道。 具体来说,广电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正在试点对有线电视和IPTV机顶盒的软件进行升级,让大家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电视直播频道,且电视直播频道的窗口需要放在交互页面的突出位置。 这里所谓的“电视直播频道”指的就是包括中央电视台一系列频道以及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地方卫视,区别于互联网电视及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提供的内容。 从效果来看,中国广电消息显示,歌华有线于2023年10月8日完成了具备升级条件的510万机顶盒设备的改造,本月20日将对不具备升级条件的40余万台老旧设备升级部署。在完成改造后,用户点亮电视机即可进入直播页面。 在这背后,1993年成立、2001年上市的歌华有线,是国内第一家有线网络上市公司,歌华有线主要业务是负责北京市广播电视网络的开发、经营管理和维护,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转传送等业务。在此次电视广告整治过程中也走在前面。 除此之外,针对市界的咨询,小米、TCL、海信和创维电视的客服均表示,各自品牌的电视开机广告已经“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进行了优化”,可以一键关闭,也可以向客服人员提供MAC/序列号/ID后,在后台彻底取消广告。 至于“套娃式收费问题”方面,广电总局已经确定了北京歌华有线、山东省网、上海移动、广东电信、吉林联通以及小米电视和海信电视作为7家试点单位,其中歌华有线已将14个收费包压减到5个,广东电信IPTV则将原有的10个影视类收费包压减至1个,新出厂的小米电视、海信电视不再预装APK(安卓安装包)。 2022年广电相关报告显示,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实际创收1.07万亿元,其中广告收入就达到3342.32亿元,占比在33%左右,而开机广告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开机广告消失、会员收费减少的局面背后,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也即将迎来格局的改变。 电视广告的前世今生 电视广告并不是新鲜事——1979年大年初一,上海电视台播出了国内第一条电视广告,长达1分30秒,接着就是时长10秒的画面,显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漫长的中国电视广告历史就此开启。 直到21世纪初,人们早已习惯于电视节目之间穿插播放的广告,但可以在看到广告时立刻切换到其他频道。 改变出现在2013年,乐视电视的上市颠覆了当时的行业生态——其一边将电视价格降至硬件成本以下,以迅速打开市场,另一边通过会员费收入等获得持续的收益补偿。 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异军突起——乐视高层曾透露,乐视TV在开机广告这一块的收益就能达到180万元/天,乐视整体收入更是从2013年的23.61亿元大幅增至2016年最高时的219.87亿元,其中四成以上都是广告和付费业务收入,采取类似模式小米从2013年开始进入电视行业,到2019年已成国内出货量第一的存在。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包括TCL、海信、创维在内的传统电视厂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基本都在2018年左右加入了这种“硬件不赚钱或只赚小钱,另靠广告和会员收入赚钱”的模式。 和曾经靠硬件赚钱的传统模式相比,消费者花低价购买电视时虽然体会了短暂的愉悦,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付费才能成为会员、跳过广告,看更多长视频平台提供的内容,从消费方式角度来看类似于一种“先甜后苦”的体验。 更不要说行业变化过程中,相比传统有线电视,现在的遥控器越来越多,操作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对许多消费者来说都并不友好,尤其是对电子产品学习能力更弱的老年人。 那么消费者花钱不讨好,电视厂商靠新模式赚到钱了吗? 如果对比A股三家传统电视厂商(海信、TCL和创维)和三家白电厂商(美的、格力、海尔)的盈利能力,会发现二者从2012年左右开始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跌宕向下,后者整体向上。2022年三家电视厂商和三家白电厂商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值分别相差了约13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如果更具象一点,2012年三家白电厂商平均净利润是电视厂商的3.69倍,2022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45.07亿元和295.54亿元,但主营电视业务的海信视像、创维集团和TCL电子,净利润只在4.47亿元到8.27亿元之间,相差整整六十多倍。 在这背后,白电厂商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得益于过去十余年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是因为白电行业没有出现类似乐视这样的“搅局者”,也没有出现逐渐代替电视信息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手机。 电视行业整体格局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利益层面的变化——即原有的以有线电视频道为主要播放内容,各大电视台收取广告费用的模式,转变成了以爱优腾为代表的视频平台提供更多播放内容,电视厂商和视频平台则成为更多广告主青睐的投放标的。 即便是前述的A股上市公司歌华有线,作为国内第一家有线网络上市公司,在IPTV、OTT和网络视频的冲击下,收入也从2019年的27.59亿元降至2022年的24.42亿元,2023年上半年还出现了20多年来首次亏损。 10年时间,曾经的“始作俑者”贾跃亭早就不再是乐视的老板,被颠覆的生态却延续了下来。
|
GMT+8, 2025-5-2 12:08 , Processed in 0.0497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